鄉村振興 “鎮”在出發(二) 渣渡鎮:青年與家鄉的“雙向奔赴”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1日訊(通訊員 曹丹 朱俊峰 郭佐平)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渣渡鎮,就有這么一批“新農人”,他們將個人奮斗“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大藍圖”,成為助推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重要力量。
羊肚菌是珍稀食(藥)用菌,營養元素豐富。在湖南,種植羊肚菌的技術壁壘一直難以打破。2020年,30歲的易強強成功攻克這一難題,讓羊肚菌入“湘”隨俗。如今,“素中之葷”的羊肚菌在渣渡鎮和平村實現了畝產600斤,年產值達400余萬元。
記者 曹丹:“我想很多人應該也像我一樣,對這個羊肚菌的種植的過程不是很了解,那么今天我們就讓和平村的致富帶頭人,也就是我們本地羊肚菌的種植第一人,來給我們介紹一下?!?/p>
渣渡鎮和平村黨支部副書記、芊炎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易強強:“這個地里面現在是一個翻好地的一個狀態,接下來,我們就會將我們的菌種均勻地播撒在這個箱面上面,然后我們再進行覆土 覆完土之后,我們會對它進行一次定根水,第二天我們就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菌絲?!?/p>
易強強是婁底職業技術學院農林工程學院2019級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的學生,也是婁底市委組織部定向培養的村干部。從校園到社會,學習不僅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也讓他更加堅定了以產業引領鄉村振興的決心和信心。走訪了婁底市289個村落后,羊肚菌以其生長周期短、效益高、見效快走進了易強強的視野。隨后,易強強趕赴云南、四川、黑龍江等地,對全國313個羊肚菌品種進行了長達4年的分離培養、馴化栽培、對比試驗。經過6800多組試驗后,他終于研發出產量穩定,適合湖南地區種植的“芊炎一號”。據檢測報告顯示,“芊炎一號”亞油酸含量高達56%,比其他品種多8%,亞油酸含量全球最高。栽培過程中,易強強還發明了雙層覆膜控溫技術和溫光氣濕動態管控系統,成功將畝產提升了十倍。
渣渡鎮和平村黨支部副書記、芊炎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易強強:“目前我們羊肚菌的經濟效益,畝產是在400-600斤,按鮮貨100斤,如果全部銷售掉的話,1畝的產值能夠達到4-6萬元?!?/p>
試種成功后的易強強,毫無保留地向有意種植羊肚菌的鄉親們提供菌種、技術指導并保底回收,讓鄉親們嘗到了甜頭,也帶動了婁底市130個村躍躍欲試,直接帶動37人就業,間接帶動了614人就業。
渣渡鎮和平村村民 劉建程:“(去年)一畝搞了兩三萬塊錢,今年想把這個面積擴大,就搞了10來畝左右?!?/p>
渣渡鎮梓坪村黨總支部副書記 李俊鋒:“他給我提供了一個完整的一整套的過程,然后讓我在這個種植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是沒走彎路的?!?/p>
群山環抱的渣渡鎮,煤礦開采曾是其支柱產業。后來,煤礦陸續關停并轉,各村不約而同把目光轉向了發展生態農業。謝吉民是利民村的老支書。2016年,他帶頭成立了德程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并邀請侄子劉翔回鄉和自己一起干,發展獼猴桃產業。
市德程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 劉翔:“我回來就是為了帶這個頭,現在年輕人都想著出去,但是就沒有人敢出頭,第一個敢回來返鄉創業,就想著把自己地方經濟搞好?!?/p>
在謝吉民叔侄倆的帶動下,基地如今已輻射帶動種植面積1500余畝,帶動農戶80余戶;長期安置就業人數26人,帶動臨時工、季節工16人。今年60歲的謝仿華怎么也沒想到,年輕時許下的“家門口就業”的愿望能變成現實。
渣渡鎮利民村村民 謝仿華:“做了五六年了,離家里近,說來就來了,中午還有飯吃,待遇也還可以?!?/p>
然而,這些在謝吉民和劉翔看來,還遠遠不夠!他們還因地制宜,開始籌建休閑山莊。如今,休閑山莊已經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就可投入使用。
市德程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謝吉民:“一個能夠給當地帶來一些就業崗位,二給地方帶來一些經濟收入?!?/p>
在滴水村雨逸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民們正忙著修建渠道,一旁蔬菜成畦、果樹成蔭的美景令人沉醉。這是李華林、段娟夫妻倆帶給村莊的新變化。2016年,夫妻倆回鄉創業,希望用產業帶動家鄉發展。幾年下來,夫妻倆開墾了1000畝荒山,通過“種養結合”的模式發展綠色循環農業,幫助20多人固定就業,20多人臨時就業。
渣渡鎮滴水村村民 李福興:“只有華林敢擔當,這里沒有誰敢辦這樣的農場,現在清理得很干凈,還要搞無花果基地,樣樣都做得有,東西自產自銷?!?/p>
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返鄉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廣袤鄉村回饋他們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在這場返鄉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中,青春之花正絢麗綻放。
記者 曹丹:“在這片恬靜而美麗的土地上,一群曾背井離鄉,追逐著更廣闊世界的冷水江人,懷揣著對家鄉深深的眷戀,在他鄉積累知識和經驗后毅然歸鄉,帶領鄉親們,書寫著一個個荒山變‘金山’,資源變財源、劣勢變優勢、生態變產業的銻都新故事?!?/p>
責編:扶雄芳
一審:熊敏
二審:羅曦
三審:朱憲章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