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礦山:荒山變花海 礦區成景區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6日訊(通訊員 熊敏 吳凱 朱俊峰 謝思雨)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南時提出,要“守護好一江碧水”。5年來, 冷水江市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全力推進錫礦山區域環境治理,昔日廢渣荒山如今鮮花爛漫、滿目蔥蘢。
4月25日,距離五一小長假還有三天,記者在錫礦山生態修復基地玫瑰愛琴海景區看到,連片怒放的月季宛如一條繽紛奪目的“花被”鋪在山上。遠遠望去,嬌艷盛放的月季與廢棄的煙囪交相輝映。微風吹過、花枝搖曳,四面八方的游客聞訊趕來,大家在花海中自由穿梭、拍照留念,陶醉在陣陣花香中。
游客萬峰龍說:“真的心曠神怡,沒想到有這么多花,萬紫千紅,非常美,空氣也很清新?!?/span>
游客楊鵑說:“原先這里荒涼得很,現在有了一片花海,所以我也和朋友們來拍拍照,打下卡?!?/span>
有著126年開采歷史的錫礦山是中國銻工業的發祥地,其銻資源儲量、銻產品產量、銻產品質量均居世界第一,被譽為“世界銻都”。然而,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工礦開采史,讓這座飽經風霜的礦山變得滿目瘡痍,成了廢渣遍地、污水橫流的“不毛之地”。居住在礦區的居民紛紛搬下山去。
閃星銻業銻冶煉廠員工顏進說:“印象最深刻的時候在我們的快樂的童年,那時候我們經常到那個小河小溪里面去捉螃蟹、摸魚蝦,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以后,螃蟹、魚蝦再也不見了?!?/span>
錫礦山的生態環境污染引起了國家、省、地市的高度關注,相繼被列為全國38個重金屬污染治理重點區域之一、湖南省湘江流域治理與洞庭湖保護五大重點區域之一。十余年來,冷水江市在全力治渣、治水的同時,深入開展“礦山復綠”“萬畝大造林”等專項行動,對主體滅失礦山和石漠化山體進行植被恢復。地質復綠近6萬畝,7400萬噸一般固廢、60萬噸野外混合渣全部治理到位;二氧化硫日均濃度值降幅76.7%,銻煤礦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被國家自然資源部納入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在2021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大會上推介,“世界銻都”的“生態欠賬”一點點得以還清。而今,站在錫礦山山頂,一幅花紅葉綠、藍天碧水的景象盡收眼底,曾經“臟灰黑”的錫礦山,成為眾多游客觀賞游玩的“景點”??吹健敖鹕姐y山”的前景,當初因“資源枯竭”而離鄉的錫礦山人,而今又回來了。
錫礦山七里江土菜館店主楊美蘭說:“看到游客越來越多,我就想回家創業,就在家里開了個小小的農莊 ,來我店里吃飯的人也是絡繹不絕的?!?/span>
同時,冷水江市以礦區重金屬污染區為載體,運用“光伏開發+生態治理+儲能”模式,建設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打造生態綠色清潔能源基地;整合資源打造集紅色、工礦、研學、生態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先后建成萬馬奔騰、百駒戲水、玫瑰愛琴海等旅游景點,昔日的礦區變成了景區。
錫礦山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阮勁松說:“持續抓好生態環境提質增效,改善人居環境,打造成生態修復示范區、地質文化基地和紅色旅游文化區,讓錫礦山更綠更美,不僅讓本地人上礦山,更要讓更多的游客來礦山?!?/span>
責編:扶雄芳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