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打好發展“組合拳” 構筑城市“新標桿”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8日訊(通訊員 熊敏 鐘鼎文)“世界銻都”錫礦山,“綠色新城”冷水江。近年來,我市著力增添縣域經濟亮色,擦亮綠色發展底色,彰顯民生福祉成色,打出了一套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構筑起城市跨越轉型的新標桿。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我市擁有工業企業1236家,工業企業密度居湘中之最。近年來,我市突出主輔分離、主輔協作,主動融入中部地區“材料谷”建設。湖南盛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普通的電子企業。2019年落戶我市后,市委、市政府鼓勵其加大研發力度,主動減免租金和廠房裝修資金,并派駐聯企干部靠前服務,與湖南大學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企業解決了“人才難”問題。2021年,公司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成功研發出堆疊式固態鋁電解電容器,成為全世界十家能生產該產品的企業之一,有效解決了該類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
湖南盛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陸軍說道:“我們公司乘著黨的二十大的強勁東風,致力于高分子固態、疊層固態(電容)的一個研發與生產,繼續與高校的合作,引進人才,推進我們產品的更新迭代,提高我們國家在高端電容的市場占有率?!?
如今,我市建立了高新科技產業園、創業孵化園、非金屬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鋼鐵、銻等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湖南博長控股集團長期保持中國企業500強,今年躍居中國民營企業第161位;天寶實業有限公司作為亞洲最大的緊固件生產基地,其自主研發的10.9級及以上高性能緊固件系列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新科技產業園集聚光電子信息企業13家,廣東天勁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在我市投資建設10GWH(億瓦時)鋰離子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項目……放眼銻都大地,項目建設的氛圍越來越濃,產業發展的信心越來越足。11月28日,在錫礦山上,隨著控制室大屏幕顯示出負荷數據,大唐華銀湖南婁底生態治理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冷水江項目部成功并網發電。僅用半年時間,該項目順利實現了從開工到并網,跑出了冷水江項目建設“加速度”,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由資源枯竭型向綠色低碳型轉變的示范樣板。
大唐華銀婁底基地冷水江項目部負責人羅佳說道:“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超10億千瓦時,節約標煤超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0萬噸?!?
除了藍色新能源開發,綠色生態環保、紅色工礦旅游同樣發展正酣。在昔日滿目瘡痍的錫礦山,“三色”文章繪就了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篇章。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錫礦山區域環境綜合治理,7400萬噸一般固廢、60萬噸野外混合渣全部完成治理,生態治理光伏項目加快推進,銻煤礦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被國家自然資源部納入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大會上推介。曾經坑洼破碎的廢棄礦區,如今已成為浪漫迷人的網紅打卡點。
錫礦山街道黨工委書記阮勁松說道:“以綠色為底,錫礦山街道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結合湖南省第一個工礦黨支部誕生地舊址,紅軍長征駐扎遺址,120多年銻開采歷史等文化資源優勢,以打造全省第一個鄉村黨校培訓基地為目標,串珠成鏈,聚鏈成群,現在每年來錫礦山旅游的人數達50萬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近年來,我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批老舊小區、棚戶區完成改造,成為城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江南路二期、群豐路二期、大壩路等一批新建道路的竣工通車,銻都中路單建式平戰結合人防工程的投入使用,加快了城市擴容提質的步伐;在全省縣市中率先實現城區新能源公交車全覆蓋,讓市民的日常出行更加便捷。同時,我市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深入推進“一切工作到支部”,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1882名干部組成300支一線工作隊下沉各村(社區),幫助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真正做到了“問題在一線發現,隱患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落實,形象在一線樹立”。
市委書記、二級巡視員曾伯怡說道:“我們將增添縣域經濟亮色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優以鋼鐵產業為代表的支柱產業,做強以銻品產業、新材料產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做大以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我們將擦亮綠色發展底色,推動生態高質量修復,持續推進錫礦山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挖掘湖南省第一個工礦企業黨支部誕生地,紅六軍團長征錫礦山指揮部舊址等紅色工礦文化資源,建設錫礦山地質文化小鎮、紅軍長征文化公園;我們將彰顯民生福祉成色,推動民生高質量改善,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城鄉交通、醫療、供水、教育“四個一體化”,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冷水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責編:康玉潔
來源:冷水江新聞網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經授權后,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