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鐸山鎮:致富路上的“?!碑a業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2日訊(通訊員 曹丹 吳凱)鐸山鎮位于冷水江市東陲,是全市農業人口最多的鄉鎮。近年來,鐸山鎮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緊緊圍繞本地資源和產業基礎,找準發展新路徑,努力建設“牛運小鎮”,為鄉村振興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

一大早,記者驅車來到鐸山鎮花橋牛席一條街,只見街道整潔,店鋪林立,經營牛全席的餐館達數十家。每到飯點,這里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兩邊停滿了來自漣源、新化、還有長沙等地的小汽車。這其中,“花橋鋪里”無疑是最響亮的品牌。去年11月,花橋村以村集體經濟入股的形式開起這家店后,很快就憑借“牛氣沖天”、“金牌牛掌”、“爆花筋”等特色菜,征服了眾多食客的胃。

“花橋鋪里”店長楊雪蓮說:“生意的話非常好,有時候就是爆滿,因為畢竟我們這一條街是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全部是吃牛全席,所以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從各個地方過來吃牛全席的?!?
一種美食帶活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活一片鄉村。這條不過幾百米長的小街,一年下來,接待食客40多萬人次,食用黃牛10000多頭,直接經濟收益超5000萬元?!耙活^牛致富一方”的故事,就在這里上演。

食客梁九華說:“我離花橋很近,是漣源的,因為花橋牛席在我們附近,都說很好吃。那我們就慕名來了。來了到這里吃,每一道菜都很合口味,尤其是黃喉,吃起來真的很脆,吃得心里很舒服?!?

花橋牛席一條街的發展,是花橋村找準定位精準發力,加快鄉村振興步伐的成果體現。前幾年,通過全面理清發展思路,花橋村黨總支告別了“一煤獨大”的“黑色經濟”。立足傳統產業優勢,精準定位本村產業發展方向——牛肉餐飲業,走上了一條全鏈發展的產業強村富民之路。如今的花橋村依托餐飲優勢,做精深加工,成立了包括餐飲牛席城、牛肉食品加工廠、餐具消毒廠在內的四個集體經濟產業,延伸了產業鏈、價值鏈,搖身一變,成為了鐸山鎮鄉村產業振興的新標桿。

鐸山鎮花橋村黨總支書記蘇慧明說:“四個集體經濟的創辦,為我們花橋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我們牛肉食品加工廠走入市場后,獲得了一致的好評,預計今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
“花橋鋪里”店長楊雪蓮說:“因為一般的話,菜品吃得滿意,還有我們純手工制作的牛肉醬,還有一些小吃,他們都會自己為身邊的朋友、家人、親人都打包帶回去,給自己的家人分享?!?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昔日盛名在外的“牛席之鄉”,迎來了“涅槃新生”。下一步,花橋村將做全產業鏈,繼續擴大規模,研發調理制品、預制菜品、休閑即食產品等更多精深加工產品,讓花橋牛食產品走上更多人的餐桌,讓鄉村振興“畜”勢勃發。
鐸山鎮花橋村黨總支書記蘇慧明說:“花橋村作為‘牛運小鎮’的主戰場,我們村支兩委將做好‘牛文章’,發展‘牛經濟’,讓花橋村民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2021年9月23日,市委書記曾伯怡在《婁底日報》上刊發題為《全力蹚出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新道路》的理論文章,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一核三區四鎮”城市空間格局,推動特色小鎮建設。今年,鐸山鎮圍繞建設“牛韻小鎮”目標,以花橋村為核心,輻射周邊5個村,聚焦養殖、餐飲、屠宰、加工、文旅等環節,抱團發展“牧草種植—肉牛養殖—牛席餐飲—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全鏈條牛產業鏈,形成各種合作社30多家、產值上千萬的深加工企業數家,去年產值突破10億元,輻射帶動全鎮多村上萬群眾增收。

鐸山鎮黨委書記李志雄說:“下一步,我鎮將堅持‘三產’融合,以‘一牛一果’產業發展戰略為重點,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把更多農戶利益連接到產業發展鏈條中來,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分享發展紅利?!?
責編:楊雅婷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