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胃鏡活檢終于逮到真兇
本報訊(通訊員 張舒姍 記者 朱成玲)近日,年近60歲的陳女士因腹脹伴嘔吐逾兩個月,就診于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胃腸外科。醫生得知陳女士患有系統性硬化癥,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建議她先做胃鏡檢查以查看是否有胃腸道病變。
首次胃鏡檢查提示胃竇巨大潰瘍,活檢取材病理未見癌變。但該院消化內科與胃腸外科醫生通過胃鏡檢查,仍高度懷疑惡變。最終,第三次胃鏡活檢確診為低分化腺癌,術后病理證實是印戒細胞癌。
該院院長、胃腸外科學科帶頭人蔡建春教授介紹,系統性硬化癥并發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臨床發生率約為5%。低分化腺癌尤其是印戒細胞癌常呈浸潤性生長,胃鏡活檢往往需要多次取材才能得出準確結果。
為保障腹壁手術切口的愈合,蔡建春團隊運用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為其實施了腹部無切口經自然腔道(陰道)取標本遠端胃癌根治手術。該項手術僅在患者腹部打幾個小孔,創傷小?;颊咝g后一天即可下地、進食,術后一周順利出院。這也是該院在福建省率先運用機器人完成胃癌腹部無切口手術。
據蔡建春介紹,這種手術方式避免了經腹取標本的輔助切口,可以避免手術疤痕,減少切口感染、裂開、切口疝等并發癥,加快患者術后恢復。
責編:盧智彬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