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uby id="bdhhd"><video id="bdhhd"></video></ruby>
        <ruby id="bdhhd"><table id="bdhhd"></table></ruby>
          <strong id="bdhhd"></strong>
          <strong id="bdhhd"></strong>
          <strong id="bdhhd"></strong>
            首頁 產業 經濟企業: 290萬美元買進280美元賣出!小心3類數字藏品騙局

            290萬美元買進280美元賣出!小心3類數字藏品騙局

            2022-04-26 10:23:16 中國消費者報微信公號

            290萬美元購入的NFT,拍賣時最高出價竟然只有280美元,這一奇聞讓創造了無數暴富神話的NFT,終于走下神壇。

            對于NFT的泡沫風險

            近日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

            中國銀行業協會

            中國證券業協會

            聯合發布倡議

            上線即售罄

            TME(數字藏品)市場持續升溫

            什么是NFT

            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質化代幣

            NFT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加密某張圖片、電子專輯或其他數字作品,使其具有唯一性,避免了被篡改、被復制的可能性,從而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確權體系。

            2021年3月,推特發布的首條推文NFT在加密資產市場平臺Valuables出售,被加密貨幣企業家Sina Estavi以290萬美元高價買走。NFT由此“出圈”進入公眾視野,市場不斷升溫。有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NFT的交易額超過230億美元。

            國內平臺更多地

            使用“數字藏品”一詞代指NFT

            騰訊、阿里、網易、百度等

            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

            例如,螞蟻集團于去年8月成立了數字藏品平臺“鯨探”,騰訊也于同期推出了“幻核”平臺。此后,阿里拍賣、百度超級鏈、唯一藝術、斑馬版權等平臺也紛紛上線數字藏品。

            不少數字藏品玩家

            大家可能更熟悉

            上線即售罄,TME(數字藏品)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日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某平臺上嘗試購買一款數字藏品,開售當天掐著商品上架時間進入購買頁面,系統提示“顧客太多請等待”。退出重新點擊時,商品圖片下已赫然標注“已售罄”。

            數字藏品玩家小張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和以前搶春運火車票一樣,數字藏品也要搶,手速、網速、操作經驗……這些都很重要。

            泡沫嚴重風險重重

            TME(數字藏品)風險逐漸顯現

            搶著發行、購買的同時

            NFT逐漸顯現以下風險

            炒作風險

            記者在一些TME(數字藏品)平臺看到,一張普通的數字藏品圖片,有的已被標上了萬余元的高價。同時,雖然主流平臺官方均不允許數字藏品轉售,可國內數字藏品的私下交易卻始終存在。有的原價不到10元的數字藏品,在一些二手平臺被炒到了上千元,賣家獲利上百倍。

            炒作找不到接手人的風險

            4月7日,SinaEstavi在加密資產市場平臺OpenSea上標價4800萬美元出售首條推文NFT,結果只收到了7個投標,最高競標價格不足300美元。從290萬美元到不足300美元,該款NFT一年時間里價值幾乎歸零。

            詐騙跑路等其他風險

            4月1日,周杰倫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其持有的無聊猿“BAYC #3738”NFT已被盜,疑似被釣魚攻擊。根據區塊鏈鏈上數據追蹤,周杰倫的4枚NFT已經被攻擊者售賣,獲利約54萬美元。

            小張則告訴記者,近期有一家TME(數字藏品)平臺跑路了,有用戶為了抄底,在這個平臺上虧了近百萬元。

            遏制金融化證券化傾向

            警惕三類典型的TME(數字藏品)騙局 

            為防范金融風險、保護消費者權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于4月13日聯合呼吁會員單位共同發起倡議,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

            倡議提出,真實、準確、完整披露NFT產品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倡議號召各會員單位堅守行為底線,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

            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

            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續掛牌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

            不以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作為NFT發行交易的計價和結算工具;

            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發行交易記錄,積極配合反洗錢工作;

            不直接或間接投資NFT,不為投資NFT提供融資支持。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表示:“將文化藝術產品變成數字資產,適應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但是,如果將文化產品TME(數字藏品)后變成金融產品,或者進行炒作使其變成投資產品,以及將TME(數字藏品)打包、拆分和證券化,都會帶來風險?!?/p>

            三類典型的TME(數字藏品)騙局

            一定要警惕

            一是把TME(數字藏品)包裝成金融產品,鼓勵或誘導大家去投機炒作買賣;

            二是通過非持牌的交易所或網站進行類似股票的交易;

            三是代為融資投資,進行杠桿操作。

            數字藏品尚存法律空白

            炒作TME(數字藏品)獲利不受法律保護

            記者了解到,2021年10月,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聯合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杭州互聯網公證處,以及國內頭部互聯網企業共同發布了《數字文創行業自律公約》。在這一TME(數字藏品)行業首個自律公約中,各參與主體表示,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數字藏品炒作,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以數字藏品為名,實為虛擬貨幣相關活動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將數字藏品進行權益類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反對數字藏品金融產品化。

            尹振濤指出,目前在國內,對數字藏品的監管尚處于空白地帶,因此三大協會采取倡議的形式號召會員單位加強自律。

            【 提醒消費者 】

            如果妄圖通過炒作買賣數字藏品來進行投資獲利,很可能會虧損,而且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所以投資需要謹慎。

            【倡議 呼吁 】

            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TME(數字藏品)投機炒作行為,警惕和遠離TME(數字藏品)相關非法金融活動,切實維護自身財產安全。

            如發現相關違法違規活動,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責編:周曉明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微信公號

            返回頂部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二_精品国产中国久久_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1. <ruby id="bdhhd"><video id="bdhhd"></video></ruby>
                <ruby id="bdhhd"><table id="bdhhd"></table></ruby>
                  <strong id="bdhhd"></strong>
                  <strong id="bdhhd"></strong>
                  <strong id="bdhhd"></strong>